URL
summary
slug
3 則內容精選
2 個工具方法
1 個小故事
一句話啟發
最後更新
Mar 7, 2025 11:02 AM
password
隱藏內容
date
tags

嗨!這是【雷蒙週報】的第三十二期內容(7/24- 7/30)👋🏻
前言:七月最後一週,給自己放個鬆吧!
七月要結束了,我這一週都在處理上半年未完成的任務——
捨棄
、趕工
。捨棄那些我曾經想做,這幾個月卻碰都沒碰的事項;還有把一些不得不做的趕緊完成。
簡單回顧七月份,看看搞了哪些事情:
- 《雷蒙週報》更新 3.0
- 老婆生日:水波爐、做蛋糕、ZV1 → 科技玩具
- 看房子的策略調整(新成屋 → 中古屋)
- Notion 課程影片內容殺青,一共 690 分鐘
- Notion 課程舉辦獎學金挑戰賽
- 八月份開始投入 Notion 線上訓練營的籌備
不過其實有更多事情都拖延了 😅,所以列出以上完成的事項,能夠抵抗焦慮和不安哈哈哈。
一樣那句話:「我們不可能看完所有風景,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。」所以知道自己有在前行,就給自己一些獎賞,一個肉桂卷、刷完一個 TV Shows、買個新遊戲……都好,放個鬆吧朋友~
1. 求職季:如何讓工作主動找上門?|《一人公司實驗月報|七月號》 🔗
by 雷蒙三十&不正常人類研究所
月底了,又是《一人公司實驗月報》的匯報時間~ 📢
這七月份是應屆生找工作的季節,所以修修提議我們來聊聊「當初是怎麼找工作」的,我才意識到我已經忙到忘記這件事,最近各種熱點都沒追的我,真的很不自媒體人哈哈哈 😅。
如果你正處於找工作的時間點,不妨來聽聽我們倆個當初怎麼找到第一份工作、怎麼判斷一個工作適不適合自己,當然也就包含了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要離職轉職了?
另外,也分享幾篇和這次 Podcast 主題相關文章,或許對你有所幫助:
→ 🎧《一人公司實驗月報》七月號|收聽去:
———
2. 為什麼這麼多人在用「卡片盒筆記法」? 🔗
by 少數派(玉树芝兰)
今年「卡片盒筆記法」(Zettelkasten)討論度非常高,我覺得這篇文很適合給想瞭解這方法的朋友閱讀&思考:「為什麼人們會不約而同地使用卡片筆記法來進行知識創造?」
※ Zettelkasten 是由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發明的方法。在德語中 Zettel 是卡片 / 筆記 / 紙條的意思,而 Kasten 則是盒子/ 箱子的意思,合併起來就是卡片盒筆記。
除了作者的思路很清晰之外,重點是有提出「修正」和「反思」。畢竟卡片盒筆記是 1960 年代,算是上個時代的產物了,現在有一堆數位工具、資訊的來源和媒介也非常不同,應該要隨著時代優化才是,而不是直接整套照搬。
卡片筆記法並不神秘,更不值得我們頂禮膜拜。 把 1960 年代卡片系統創製者們的話當成金科玉律,將其實踐手段不加分別地全盤接受,就令人苦笑不得了。
他還有提出一點我覺得很有意思的觀點,他自問自答:「如此多不同領域的知識工作者,最近都走上使用卡片筆記之途,那共通的環境壓力究竟是什麼呢?」
→ 生物發展史上,這屬於常見的「趨同演化」(convergent evolution)
我首先想到的是外部的信息環境。1960年代,人們已經開始感受到信息過載(Information overload)的時代來臨了。事實上,「Information overload」這個詞第一次出現,就在1964年 Bertram Gross 的 「The Managing of Organizations」 一書中。
———
3. 產品運營人要時常檢視的十組關鍵詞 🔗
by 運營派(黑來古)
這一篇是清單體文章,列了十個關鍵詞來看一個產品的經營。
(「使用者」、「需求」、「場景」、「教育市場」、「審美力」、「細分市場」、「正確的廢話」、「團隊」、「思維侷限」、「可行性」)
你可能會問我:「雷蒙,你不是離開互聯網了嗎?幹嘛繼續看產品經理和運營相關的內容?」
因為我認為做個人品牌的重心不是搞宣傳營銷,而是交付一個「作品」。這個作品可以是實體產品,也可以是內容產品(線上課程、Podcast、圖文部落格……等)。所以我一直在說,把自己當產品經營,先把產品做好,再搞行銷。
這篇文透過這十個關鍵詞,剛好可以讓你快速檢視你把自己的產品經營的如何,推薦你閱讀。
1. 《讀懂一本書》為什麼說書是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? 🔗
by 閱讀前哨站(瓦基)

坦白說我這陣子閱讀量很少,但我都看瓦基的內容來快速過濾哪些書之後要看,哪些書可以省略,這就是一種信任吧哈哈。
中國我最愛的說書人是樊登,他出了一本書叫做《讀懂一本書》,我想應該和另一本經典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並列為進入閱讀世界前的先修書。只是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是上個時代的高手統整出的內功心法(閱讀的層次);《讀懂一本書》則是樊登拿他自己做為一名
說書人
的經驗來分享,因為說書人算是現在自媒體時代中,非常常見的一種職業、身份和內容形式。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主線,表達「說書人思維」如何提高你對於一本書的理解和認識,當你說書給別人聽的時候,會讓整本書成為你思考體系的一環。書中大部分內容是有道理的,但我對於「說書不能夾帶私貨」這點不完全同意。我很喜歡寫讀書心得和說書給別人聽,這本書就像是作者在我面前「直視著我說話」。
———
2. 這是一份各系統的 SOS 求救指南,但我們希望你永遠用不上 🔗
by 少數派(Elliana_W)

這兩年除了疫情之外,各地自然災害、意外風險不斷,但你除了知道報警 110、消防 119 之外,還知道有哪些手機裡的
緊急呼叫
功能嗎?目前各大品牌的手機都有內置緊急 SOS 功能,能讓你不用撥號就發出求救訊號,這篇文章詳細教學了這一層面的功能,非常實用。「你需要知道,但我們希望你永遠用不上。」
這標題下的真好。

- 這週一(7/26)到 Hahow 做直播,和鄭俊德老師聊閱讀、聊 Notion 和數位工具,也聊課程的設計。這是我第二次收到 Hahow 的邀請來做直播,也是 Hahow 團隊第二次做直播,也就是我完全是 Hahow 團隊的新模式前線測試者哈哈(上一次是五月中,在我們課程募資期的最後幾天)
- 因為我挺喜歡做一些新嘗試和實驗,加上這一個月來沒什麼精力主動去行銷課程,所以一有機會當然要全力以赴!幸運的是,兩次的直播效果都還不錯,第一次到
500
多人同時在線,這次直接到1400
多人,直接破記錄。除了有帶來一波轉換之外,更重要的是經過兩次的經驗我發現自己比起錄製課程更愛直播(🤔?
- 雖然直播的過程更長,內容的精緻度也無法跟經過後製剪輯的影片相比,但對我來說製作成本低上很多,而且也能即時的與用戶互動,甚至把整個過程和當下的思考原汁原味的呈現,這對於絕大部分的學習者來說,可能會是個更好的學習方式。(而且我這兩個月真的錄製影片課程錄到怕了哈哈哈...需要轉換一下注意力)
- 目前的住家不太適合直播,希望明年如果有機會搬家的話,可以定期來直播分享、工作畫面直播,我覺得應該挺有趣的。
- 另外,本來預計是在七月中下旬推出我們 Notion 課程的線上訓練營,結果加贈課程製作爆量,造成訓練營會延後到八月中下旬才可能會推出,目前正在積極規劃中,還請各位 Notion 課程的同學給我們多一些時間了哈 😄。
- 關於直播的更多延伸思考,我也有在臉書動態上分享:直播破千人的神奇體驗 + 5 個反思。
🤔 本週思考:
你會看直播嗎?怎麼樣的直播會是吸引你的?你曾經遇過體驗很好的直播,有什麼特點?
💡 本週好句: 目標設定,不為他人,是為了回歸自我、取悅自我。
🙌🏻 想獲得雷蒙的更多原創、限定內容?
除了雷蒙週報,加入《生活黑客之路》,每週再獲得兩篇原創專業內容(自我管理、職場技能、個人事業經營、新時代數位工作術……等),不定期推出訂戶會員的專屬活動,在前方做你的生活黑客思維的指南針,改善默認的工作和生活模式。
🔏 本週付費內容&訂戶專屬社團的討論:
- 我最近在用的,能直接、有效地改善你的工作和生活品質的小工具?
- 七月份付費內容總回顧
💰 每週好康&蒙友限定優惠
蒙友限定,好肉團購(牛排、豬排、火鍋片)
如果你也是對吃的東西有要求,會自己料理,想方便&合理的價格吃到好的肉,我們有長期合作的肉商品牌,有一般平台拿不到的優惠,別錯過囉:
📲 哪裡找到雷蒙?與我們交流?
- 作者:侯智薰(雷蒙)
- 連結:https://newsletters.raymondhouch.com//article/raymond-weekly-report-32-20210724
- 著作權:本文採用 CC BY-NC-SA 4.0 許可協議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