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RL
summary
slug
3 則內容精選
2 個工具方法
1 個小故事
一句話啟發
最後更新
Mar 7, 2025 11:02 AM
password
隱藏內容
date
tags

💬 本週大綱
前言:How to be popular but stay weird.
- 這週我的狀況不太好,工作上的排程進度落後挺多的,因為大多數的時間精力被大量的向外溝通給磨損,我果然是個看似外向的隱性內向者。然而,生而為人,我們還是需要和別人合作。那怎麼讓自己減少發脾氣?我認為本質是提升自己的能力。因為我們之所以會生氣,是出自於在意某件事,卻無能為力。專注在那些自己可控的事情上,讓半可控的事情逐漸可控,別把別人的罪過拿來傷害自己。
- 剛好我又看到于為暢分享他最近看了《你根本不懂偶像》的簡易心得,他說:「書中提到當偶像的重點是『讓人喜歡』,不一定是才藝或顏值,那只是加分,來者不拒的大愛才是當偶像的必要條件。」然後他的體悟是「我恐怕一輩子也無法成為偶像,因為我嚮往自由,而真正的自由就是不甩別人的想法或看法,我的深度體悟就是:越自由,越沒有朋友。我堅信,讓不喜歡你的人離開你,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。」
- 又剛好,我在臉書的動態回顧看到三年前的我寫了一句「How to be popular but stay weird.」,這個問題或許很矛盾,但也很真實地描繪了我的狀況,保持自我,追求自由,但不要讓人感覺疏遠。
1. 我的效率系統三原則:一元化收集、專案式管理、多維度連結 🔗
by 和燕燕
- 作者認為「筆記系統」跟「任務管理系統」應該放一起討論,其實兩者相似度很高。這點也是我在 2021 年的發現和巨大改變,和以前的我相比,我這一年多來基本上沒有「做筆記」這回事,我把我的筆記系統直接整合到專案管理系統裡,讓每一次做筆記都有方向性,或者說跟我目前手上在做的任務有關。
- 也是如此,當別人問我:「你現在是用什麼做筆記的?」我常常一時回答不上來,如果宏觀來看,我是在 Notion 上寫筆記的,但我又不覺得我是在收集「別人的內容」作筆記,而是我把 Notion 做為我個人專案項目的管理工具,記錄我執行這些任務的思考和想法,而不是純筆記工具。
- 這篇文章特別長,也給我挺多反思的,尤其是到底要不要回頭把被我打入冷宮的雙向筆記工具(Obsidian)召喚回來,畢竟物極必反,當我只專注在自己手上的事情時,可能也因此錯過了很多好靈感和想法。
- 最後一段也很精華:
我們為什麼執著於「建立效率系統」,堅持嘗試工具、探討理論? 其實,我們不必追求極致的效率,但是也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重複和糾纏中,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和更好的工具可以幫到我們,那剩下來的時間用來休息,用來好好的生活不是更好嗎。 我們這裡所謂的「效率」不是單純地指單位時間內完成任務的多少,我們認為也需要考慮到我們完成同樣工作量時心情的愉悅程度,如果可以用到更順手的工具,如果可以阻力更少、心情更好,也依然是值得的。
—
2. 放棄糾結、擁抱妥協,重器輕用就是高效 🔗
by Kenshin
- 上面這篇長文看完會讓你有一個「系統觀」可以參考學習,這一篇則是讓你瞭解工具如何選擇、怎麼有效使用。
- 雖然我是 Notion 的教學&推廣者,但我會跟真正想提升自己工作效能和生活品質的人說:「Notion 不應該是 All-in-One,我們也不應該去追求,那只是個行銷用詞。」
- All-in-one 思維說到底就是因為「極簡思維在作怪」,因為當你同時使用 A、B、C 時,自然就無法做到極簡了。
- 這篇文章的作者說:「應該允許在你的生活 / 工作中,出現功能相似,但用途不一樣的產品;應該接受每一款你使用的產品的瑕疵,只要它能節省你的時間。」極簡不是目的,高效才是,複雜都是相對的,你認為的複雜可能是他人的利器,反之亦然。
- 存在即合理:
- 有些是為了解決簡單需求的,所以它簡單
- 有些是為了解決複雜需求的,所以它專業
- 有些需要設定起來麻煩,是為了更符合你的需求
- 有些沒有個人化設定,也讓你放棄了「自由」
—
3. 設計趣測 🔗


- 看完兩篇比較硬的長文,休息一下玩個小測驗好了~這個網站有一些快速有趣的小測驗,例如上面是測試你的「
色彩感知度
」,後面幾題我真的完全找不到差異阿...
- 還有我相信我的讀者中應該有很多人無法忍受「不對齊」,所以裡面還有一個「
UI 像素眼測試
」,或許你可以測試看看,你是真的有感知,還是假要求 XDDD
1. Luminar AI:我用過最好、最簡單的修圖軟體,直接取代 PS 🔗

- 對於我這種非影像專業的創作者來說,總覺得 Photoshop 和 Lightroom 太過沉重複雜,所以平常修圖都用手機 App,但一堆 App 也很複雜凌亂,直到我發現 Luminar 後,我現在只唯一使用這套工具了。
- Luminar 是由 Skylum 公司開發的照片後製軟體,它不僅能做到非常簡易的濾鏡和修圖、AI 智能優化,也能做到非常「自由」的設定,甚至也很多專業者使用,因為它也支持 RAW 檔的處理;Luminar 甚至可以做為 Photoshop 或 Lightroom 的插件使用。
※ Skylum 跟 SetApp 一樣是烏克蘭公司 原來烏克蘭有這麼多強大的世界級別的公司阿!還不支持起來 💪🏼
- 我自己實際這幾個月體驗下來,無論是使用與輸出速度、簡單上手程度、還是圖像編輯的能力,我認為都大勝我過往使用的一切圖像後製工具,推薦給需要圖片編輯的你,我未來也預計拍一支影片簡單介紹好了!
- Luminar 一共有 3 款軟體:Luminar 4、AI、Neo,越後面越新。(官網上有更完整的介紹和展示)因為我沒有 Raw 的需求,所以我目前是用最簡易上手的 AI,修圖的方式非常無腦,滑鼠點點點,就能去除雜物、套濾鏡、換天空、智能構圖……等,但他們最新要推出的 Neo,似乎更無腦也更強大,我幾個月前就付款預定,期待使用。

2. Figshot:讓你由 Figma 輸出的圖片產生網址,實時同步更新 🔗
- 我的文章配圖在這一年已經從主力的 Keynote 轉為 Figma,不僅是因為陰影效果可以更自由彈性,還能做到毛玻璃的擬態感覺,加上又能直接用瀏覽器打開,甚至多人協作共同編輯,Figma 都能做到。
- 這次推薦的這款工具 Figshot,是讓 Figma 裡面的圖片導出時會變成一個圖片網址,你可以把這個網址放在部落格,或者 Notion 的圖片上(所有用網址上傳的圖片區塊皆行),當你在 Figma 更新的你圖片時,你不用再去改網址,或者重新上傳圖片,會一直保持在最新狀態,這種「圖片類」的實時同步,能省下很多以往「手動導出 → 上傳圖片」的繁瑣動作。
- 這週瓦基的電子報裡,有一段話是來自《深度工作力》的作者卡爾.紐波特(Cal Newport):「要全面檢視自己『如何使用數位工具』,你才有可能多出更多的深度工作時間。他也提到:「如果你讓心智在醒著的時候都做有意義的事,你一天結束時會感覺更充實,第二天會更輕鬆,勝過你一連幾個小時讓心智處於半清醒而沒有計畫的網路漫遊。」
- 如同前言,這週我的狀況就是,花了大量時間在反覆溝通,把那些說過的事情一遍、兩遍地再說,明明有整理文檔卻不怎麼看,弄得我心情很糟。無論是數位工具、人際關係都是,避免那些沒意義、沒有明確目的的行為,這能讓我們感到更充實也更快樂。雖然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有「聰明的工作和溝通方式」,但我們能讓自己的心境轉移——打打遊戲、寫寫字,做一些目標、回饋感強的事情。
本週思考:
當你感受到漫無目的時,你通常是怎麼把自己從那種深淵狀態拉回來的呢?
本週好句:
目之所見、耳之所聞,對人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。現在的自己是過去所有細節的總和。認識到自己在幹什麼、觀察行為和決策,會留給個人更多的主動權。
🙌🏻 想獲得雷蒙的更多原創、限定內容?
除了雷蒙週報,加入《生活黑客之路》,每週再獲得一篇原創專業內容(自我管理、職場技能、個人事業經營、新時代數位工作術……等),不定期推出訂戶會員的專屬活動,在前方做你的生活黑客思維的指南針,改善默認的工作和生活模式。
🔏 本週付費內容&訂戶專屬社團的討論:
- 【內容回顧】2022 年二月份
- 素人經營自媒體,怎麼從個位數收聽的谷底,有效迭代和兼顧生活?
- 黑客聊聊|網路購物(淘寶)經驗分享
💰 每週好康&蒙友限定優惠
蒙友限定,好肉團購(牛排、豬排、火鍋片)
如果你也是對吃的東西有要求,會自己料理,想方便&合理的價格吃到好的肉,我們有長期合作的肉商品牌,有一般平台拿不到的優惠,別錯過囉:
📲 哪裡找到雷蒙?與我們交流?
(⬆️ 回到頂端)
- 作者:侯智薰(雷蒙)
- 連結:https://newsletters.raymondhouch.com//article/lei-meng-zhou-bao-62-20221119?felosearch_translate=1
- 著作權:本文採用 CC BY-NC-SA 4.0 許可協議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