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RL
summary
slug
3 則內容精選
2 個工具方法
1 個小故事
一句話啟發
最後更新
Mar 7, 2025 11:02 AM
password
隱藏內容
date
tags

💬 本週大綱
🎵 本週好歌:Time to Let Go - James Warburton & Alex Thomas
前言:天冷,注意保暖。
- 最近這幾天變得冷到不行,跟今年一月的時候有得比。因為我目前住在基隆,濕冷不僅讓我難以專心工作,還會讓我鼻子瘋狂過敏流鼻水。
- 關於寒冬,我認為最好的投資就是一台「變頻冷暖氣器」。我在上一次冬季的時候,一共買了四種電暖器(陶瓷電熱器、葉片式電暖爐、煤油暖爐、變頻分離式冷暖氣機),在不斷跌坑的路上,終於找到真愛。
- 所以寫了一篇《電暖器、葉片式暖爐、變頻冷暖氣怎麼選?寒冬在家工作穿短袖!》,分享給最近冷到皮皮挫、需要你的。
1. 企業軟體已死:雲端軟體的銷售、品牌和發展 🔗
by awwstn - capiche

- 這是篇去年的文章,但放到現在來看,作者說的非常正確,我六年前也是在企業通訊工具的韓商工作,文章裡描述的各種現狀非常讓我有同感 —— 幾十年來,企業軟體(針對大公司的套裝軟體)與其它軟體存在明顯的區別,有著不同的品牌目標、不同的產品優先順序和不同的銷售週期。然而,放到今天來看,這些差異正在消失。企業軟體的區別變得不再重要,未來將全都是商業軟體。
- 其中一開頭講到「沒有人因為購買 IBM 的服務而被解僱」(No one ever got fired for buying IBM)的比喻,真的是讓我笑翻。想到一堆大企業內部的軟體使用真的慘不忍睹,尤其一堆爛到不行的產品卻花上數百萬、千萬在採購 😂 ——「企業採用的軟體通常是最高層主管決策購買,他們往往是根據分析公司的話做出選擇,並做出最安全的選擇,而不是最好的選擇。他們的員工喜歡還是討厭這個軟體並不重要,因為員工沒有選擇。如果軟體的結果不理想,這並不重要,因為決策者可以指出推薦產品的分析師,以及其他犯了同樣錯誤的公司。」(反正其他大企業也是用這款,一定沒問題,有問題都是員工自己的問題,公司已經花了好幾百萬,還不夠好嗎? XDDD)
因為這篇文章是英文的,我簡單節錄、翻譯和補充一些重要的內容。原因一:SaaS 的出現,改變了軟體的銷售模式。(什麼是 SaaS?你可以看我 2018 寫的文章——《什麼是雲端服務?比起請一堆員工,SaaS 服務是個超強人工智能。》
- 雲端軟體的出現,使得軟體的開發速度和成本降低了幾個數量級。軟體的購買決策,慢慢不再由上層決定,而開始變成自下而上的決策。小團隊和個人會自發使用一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工具,然後這種行為會在整個公司中蔓延。
- 比如,一個小組先採用了 Slack 做為溝通協作工具,然後漸漸地整個團隊開始用,接著鄰近的團隊也開始用,直至其他部門的團隊也開始用。 最終,高管們別無選擇,只能在整個公司範圍內採用它。
- 隨著軟體自下而上地採用,使得企業內的營運單位的行為開始像消費者。一個小團隊會一時興起嘗試新事物,如果沒有效果,他們會繼續前進,嘗試其他選擇。如果確實可行,他們將繼續使用它,甚至將其散佈到整個組織中。
- (但如果你的公司連一些小嘗試都不讓你做,那我建議你可以直接換公司了,那不是公司,是囚牢)
原因二:公司使用的軟體品種激增、使用週期變短。
- 在過去的 10 年中,雲端辦公軟體工具的種類暴增。曾經在大型企業軟體內的專有功能(例如:跨團隊溝通、文件共用,專案管理……等),現在都有做得更好的單一功能解決方案的 SaaS 工具。
- 加上 SaaS 工具普遍採用訂閱制付費,不像以往都是簽訂好幾年的合約,所以「單個軟體的使用週期」也變短了,公司團隊變得更頻繁地要去更換、找尋更適合的工具。也基於 SaaS,所以這些工具的遷移也變得非常方便。
- 市場已經大規模分散化,企業以前會購買一個涵蓋多種工具的單一產品套件,而現在則是分散購買不同功能、不同業務的在線服務組合。
- 最後三點結論下:
- 企業軟體已死,以後只有工作用的軟體,不存在只限定大公司的套裝工具。當然,發展一家財富 500 強公司作為客戶,與發展一家 75 人的創業公司,仍有所不同,但是銷售的差異正在迅速縮小。
- 現在,僅靠說服決策者,不再能贏得客戶,需要為整個組織上下的所有最終使用者提供令人愉悅的體驗才可以。工作團隊正在出現自下而上的革命,市場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流動性。軟體供應商曾經好幾年才競爭一次合約,現在則是每月、每天都在競爭。
- 最後,產品以新的品牌經營方式來競爭。以往的企業軟體品牌追求穩定性和可靠性;今天,如果軟體不酷,就無法取勝。
→ Notion 的獲利對象依然是企業團隊,但個人用戶的大量使用,是他們銷售和商業模式的重要環節,因為這些個人用戶,使得越來越多公司不得不引入 Notion 做為企業內協作的解決方案
—
2. 李昂星《有谱》—— 滿分的創作作品,小人物的心聲 🔗

- 如果你曾拼命努力,卻還是事與願違;如果你曾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否定自己;如果你也一樣是個平凡,卻不甘願平庸的人,推薦你欣賞這作品。
- 薛之謙說:「你說你投門無路,你說你去過很多地方,求別人讓你唱一首歌,別人都不肯。以後別人求你,你都不去!我被你感動了,我沒什麼好說的,我把我的歌詞都撕完了,我每一個字都很認真地看。我看到了你的態度,我看到你的厲害的一面。我覺得你把你的態度和你的經歷,和你那些狀態全都寫在裡面了,真棒!你真的叫逆襲!」
- 看完 4 分鐘的純賞表演後,更建議你看看這 16 分鐘的完整版(創作過程、表演、講評、成績)。
- 有個留言寫出了我的感受:「第一次聽,完全沒有背景,聽到想哭,有感受到那股子倔強和豁達,從迷茫中走出來。然後聽完馬上找到這個完整版,瞭解了前因後果,直接把我聽哭了,真的是藝術,最真實的藝術。」
—
3. 不談產品,理論為綱:構築你的收納系統 🔗
by 拐子狼 - 少數派

- 這是一篇看到一半你就會懷疑人生的文章——現在應屆大學生都這麼猛了,我們還要幹啥?🤯
- 光是內容本身,大學的時候已經想到「場景」&「佔用空間與使用頻率」來做為收納系統的設置,這一點我就認為十分厲害了。甚至還會用 Keynote 額外製作高品質的動圖...真的很猛。除了文章,還有影片版峎,這也讓我思考了明年如果要開始經營影片內容,怎麼跟圖文載體做個搭配、融合。
- 不過如果要吐些嘈的話,我認為動圖有些過多,加上循環的間隔太短,如果要認真閱讀起來反而沒有靜態的好,更多時候是抓了第一眼,但很難持續閱讀和思考。整篇思考出發點,以馬斯洛需求&界門綱目科屬種來設定,我是覺得有些過於牽強、為了用而用啦...🤨 直接說明自己的真實需求場景、收納分類的架構即可,跟那兩個理論的應用場景沒太相干。


1. 我見過最酷的網站:全部 3D,全是巧思 🔗

- 不用多說,請自行體驗,就連在開車的時候,瀏覽器標籤頁的標題都會動阿!
- 而且,頁面碼是開源的。
2. iOS 15 內建驗證碼產生器,兩步驟驗證免下載應用程式 🔗
by 免費資源網路社群

- 這週我們第二屆 Notion 訓練營開營,然後在學員社群 Discord 上遇到小狀況(如上圖),順便跟大家介紹
Two-Factor Authentication
(雙重驗證),目前最有效、最安全也最方便的帳號保護機制。
- 這篇文章還用圖解的方式,算是很完整的說明了 2FA 的機制與設定說明,分享給需要的人。
- 我個人不建議用最傳統的 Google Authenticator,因為換手機你卻忘記備份就慘了,用免費的 Authy 都更好,但如果你是蘋果全餐的用戶,可以考慮開始轉移到 iCloud 的密碼系統上。只是我現在有部分的瀏覽是在 Edge 上,所以用跨瀏覽器的 1Password 比較適合我,但如果 Safari 日益強大,我會想把所有密碼系統直接建立在 iCloud 上的。
- 最近加密貨幣、NFT ……等元宇宙領域算是迎來了大盛期,我的臉書上出現了一些我沒預期的朋友,也加入此局開始談論,讓我本來有些 FOMO(Fear of missing out),因為重要的工作太多,沒辦法去跟不上資訊有些焦慮。
- 但後來想想,當一個領域已經被討論到如此熱烈,我現在加入也已經是慢的了,不如站穩一些,邊走邊觀察。不過主因也是我現在沒什麼閒錢,加上我是個投資上比較保守型的人,更期待的是元宇宙未來的應用和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和改變,對於這種先佔地,在去中心化虛擬世界裡卻幹著中心化的事,我還真的提不太起勁 XD
- 最後,只想跟像我一樣有些 FOMO 的朋友說,年底了,別太焦慮,不用一直聚焦在那些你沒做完、沒跟上的事,回頭看看那些你完成的,有所改變和成長的,這些才是你;那些你錯過的,只是雲煙。走穩自己的腳步,我們都在自己的時區,認真生活著。 ☺️
本週思考:
你工作忙碌之餘怎麼讓自己放放鬆?換個心情?降低焦慮焦躁感?
※ 本週好句: 太多的人把辯論看作是戰鬥,要分出勝負。 其實,辯論應該是一種合作,兩個人合作發現真理。
🙌🏻 想獲得雷蒙的更多原創、限定內容?
除了雷蒙週報,加入《生活黑客之路》,每週再獲得兩篇原創專業內容(自我管理、職場技能、個人事業經營、新時代數位工作術……等),不定期推出訂戶會員的專屬活動,在前方做你的生活黑客思維的指南針,改善默認的工作和生活模式。
🔏 本週付費內容&訂戶專屬社團的討論:
- 【內容回顧】2021 十一月|生活黑客之路
- 怎麼快速瞭解一個新領域?
- NFT 適合我們生活黑客研究院嗎?
💰 每週好康&蒙友限定優惠
蒙友限定,好肉團購(牛排、豬排、火鍋片)
如果你也是對吃的東西有要求,會自己料理,想方便&合理的價格吃到好的肉,我們有長期合作的肉商品牌,有一般平台拿不到的優惠,別錯過囉:
📲 哪裡找到雷蒙?與我們交流?
- 作者:侯智薰(雷蒙)
- 連結:https://newsletters.raymondhouch.com//article/leimon-weekly-report-50-20211127
- 著作權:本文採用 CC BY-NC-SA 4.0 許可協議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